河北康平健康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電話:15081121318
郵箱:13503291109@163.com
地址:石家莊市新華區農科路1號
網址:www.su-casita.com
1 大健康產業發展利好因素
由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健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前景,目前,國內大健康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2014年2月,民政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全國老齡辦等五部門聯合出臺指導意見,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2013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產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保健食品
一系列積極的政策信號,促使不少企業投身于大健康產業的浪潮中。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突破2億,帶動上萬億元的產業規模。201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接近2萬億元,到2016年將接近3萬億元,達到全球第一,健康服務產業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政策導向清晰
作為中國經濟的新亮點,健康產業是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從鼓勵擴大供給、刺激消費需求兩個維度提出了放寬市場準入、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完善財稅價格政策等7條具體措施,勾畫了健康服務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藍圖。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
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將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不僅健康服務業將因此受益,相關服務行業也都將因此具有一定的投資機會。
這意味著健康服務業的前景十分廣闊。從美國的情況看,健康服務是美國第一大產業,2009年就占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7.6%。我國的健康服務業剛剛起步,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加速,未來大健康領域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健康產業
政府政策導向逐漸清晰,在加快醫療、藥品、器械、中醫藥等重點產業發展的同時,通過對質量的嚴控、對創新的鼓勵扶持,將加速相關企業的優勝劣汰,促進行業的分化整合,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配套逐步完善
盡管健康產業是朝陽產業,在眾多的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我國健康產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主要存在4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包括:法律法規不健全,導致無法可依,無章可循;行政主體不到位,部門監管存在真空;傳統觀念作祟,影響群眾科學地接受現代醫療保健產品和服務,市場理性意識有待強化;技術基礎薄弱,個性化服務不足。
目前涉及中國健康產業的企業,很少具備創新和服務能力,很多僅僅是停留在出售產品甚至概念的層面。因為起步太晚,目前中國的大健康產業發展還很低端,沒有形成產業鏈、沒有服務標準與體系、沒有專業培訓體系、沒有專業管理公司。
應出臺并完善健康產業政策法規,完善社會組織建設,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制訂和推行行規行約、技術標準、從業培訓等,指導和規范產業發展,并明確產業扶持政策以及財稅、金融、土地、環保等方面的配套支持。
業內普遍認為,政策帶來的利好將在未來幾年凸顯,而隨著大健康產業的爆發,構建科學的健康產業體系和產業結構布局迫在眉睫。在新一輪大健康產業浪潮中,如何提供符合社會消費發展趨勢、滿足人群健康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是制藥企業拓展大健康板塊、尋找新增長點亟待思考的問題。
2 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大健康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國內外迄今沒有對大健康產業做出過權威的界定。本文界定的大健康產業,是指(直接或間接) 為人的健康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各類社會經濟組織的集合。直接為人的健康提供產品和服務,如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間接為人的健康提供產品和服務,如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健康管理等。
大健康產業是一個復合性的產業群體,它至少包括四大基本產業,即:以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衛生服務產業;以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醫療耗材產銷為主的醫藥產業;以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產銷為主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保障促進等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大健康產業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功能性食品
大健康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大健康產業面臨著日益增加的需求,具體體現在各國的醫藥工業都是快速發展的行業,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從某種程度上說大健康產業同其它生產要素一樣,促進了經濟增長。大健康產業作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其發展符合人類發展要求,符合產業發展趨勢,代表新科技革命趨勢。
大健康產業面臨著日益增加的需求,Z終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據統計,目前在全球股票市值中,大健康產業相關股票的市值約占總市值的13%左右。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大健康產業已經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美國的醫療服務、醫藥生產、健康管理等大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5% ,加拿大、日本等國大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過l0% 。大健康產業中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催生新的產業革命,孕育著大規模的產業化。發達國家已經將大健康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例如,日本將大健康產業與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列于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我國作為擁有13億人口、從中等收入邁向高收入的大國,大健康產業極具發展前景。保守估計,2015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4萬億~5萬億元。至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蓬勃發展的大健康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
大健康產業能強有力地促進社會和諧
發展中國家因為缺醫少藥,造成流行病、傳染病和地方病盛行,甚至陷入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大健康產業能有效地降低全社會衛生總費用,藥品、醫療衛生服務、保健品以及健康管理服務等如能夠被廣大患者以合理方式獲得且能以合理方式使用,將極大促進我國的社會和諧。
藥品、醫療衛生服務、保健品以及健康管理服務等能夠被廣大患者以合理方式獲得且能以合理方式使用,將極大促進社會和諧。例如,新藥的發明能夠減輕成千上萬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的質量,帶給其家人幸福。
大健康產業能有效地降低全社會衛生總費用。首先,健康管理以及對疾病預防的保健,可以Z大限度地延緩和降低疾病的發生,從而節省大量的衛生費用。其次,當疾病發生后,藥品的合理使用,能使許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療,大大降低患者的醫院門診、住院、緊急救護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減少衛生費用開支。對某些疾病進行治療,藥品的合理使用Z具成本-效益比。研究表明,美國在新藥取代舊藥方面每投入1美元,總衛生支出就減少6.17美元。英國針對12種疾病治療所做的研究估計,因藥品替代而減少病床使用的費用節約,從1970年的1.14億英鎊增加到2002年的109.87億英鎊。
反之,一個社會如果大健康產業發展落后,后果將極其嚴重,社會和諧將無從談起。世界上許多國家(如非洲貧窮的目家、處于戰亂的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貧困人群、邊遠農村的農民以及兒童缺醫少藥,造成流行病、傳染病和地方病盛行,死亡人數眾多,一些國家或地區甚至陷入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未來數十年,我國的人口數量和老齡化程度還將進一步提高,若缺少新藥開發和必要的藥品供應,因老年性癡呆、中風、帕金森氏病、充血性心臟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大量老年人不得不長期呆在療養院和醫院中,產生巨額衛生費用,給我國未來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大健康產業是提高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老年性疾病、病毒、傳染病、精神病等已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命與健康。大健康產業關乎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新增長動力,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必將對我國未來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防病治病的斗爭史。不同的疾病,給人類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重大疾病的流行有時甚至會改寫人類歷史的進程。為克服各式疾病挑戰,人類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不斷發現、積累和豐富獲得健康的知識和手段,增強抵御疾病的能力,促進了人類生存和文明的延續。譬如,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磺胺和青霉素為代表的現代藥出現,在治療和預防疾病方面起到劃時代作用。以往每年奪走數以萬計生命的許多細菌性傳染疾病,如產褥熱、流行性腦膜炎、肝炎、肺炎等,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抗生素的發明,全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了10歲。
20世紀后半期,新化學合成藥物、生化藥物、生物工程以及基因工程在內的高科技手段制成的新藥源源不斷問世,在治療和預防各種疾病、增進公眾健康、增加人類預期壽命方面也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保健食品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生活節奏的加快,老年性疾病、病毒、傳染病、精神病等已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命與健康。在不少農村地區,腸道傳染病、微量營養素缺乏病、婦女孕產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間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的出現,又加重了我國疾病預防控制的難度。
同時,由于居民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惡性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患病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已成為威脅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種。
顯而易見,大健康產業關乎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新增長動力,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加快大健康產業發展,必將對我國的未來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3 健康服務業增長動力分析
以基因測序、癌癥早期篩查、再生醫學及3D打印器官等為代表的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將成為健康服務業增長的新動力。擴大相關政策對健康產業的推動,可以促進個性化醫療發展以降低醫療成本。
未來癌癥可能超過心臟疾病成為人類生命的主要威脅。由于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不斷被各類污染所破壞,人的壽命增長正在變得緩慢,甚至會停止,健康管理成為未來人類在醫學領域取得進步的重要部分。
健康管理是探討如何讓普通人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和活得更美的醫學新理念。盡管高端醫學不斷發展,但能夠解決人類生命健康問題的醫學技術尚未產生。因此,如何對人進行全面和可持續的健康管理就成為健康服務業發展急切需要探討的問題。
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研究是未來醫學及健康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預防醫學分為以下層次:首先是人類自身主動對某些疾病的預防。比如對癌癥的預防,人類自身行為習慣的某些改變,可以有效防止癌癥發生。預防醫學的第二層含義在于政府的政策干預。政府通過政策推動人們提高對疾病及其預防的積極性,普及預防醫學常識,能夠提高整個社會對疾病的預防水平。第三層在我看來,是人類通過對所處環境的改變,例如在綠色生態城市中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一些紫外線強烈地區鋪設防紫外線膜降低皮膚癌的發病率。
傳統醫學在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中醫在未病的防治方面已有數千年的研究,中國在人的體質研究領域更是歷史久遠。目前中醫缺少走向世界的“科學語言”,醫學界亟須讓世界了解中醫在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中國個性化醫療與預防醫學發展面臨技術應用成本較高,相關政策對諸如干細胞應用研究、基因檢測等方面存在限制等現狀。隨著技術應用日趨成熟及普及,基因測序、3D打印等技術成本價格將大幅下降,相關政府部門也應擴大政策對健康服務業的推動力度,促進個性化醫療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享受到個性化醫療和預防醫學對維持生命健康的便利。